“在上海,沒嘗過汪姐手藝的,可能很難以頂級老饕自居。”《舌尖上的中國》如此評價汪姐做的菜。蔡瀾每次落地上海,一般先去機場附近的阿山飯店吃頓飯,在他心目中,老吉士和阿山飯店位于上海本幫菜前二。后來沈宏非帶他嘗了汪姐的私房菜,他眉開眼笑,直夸汪姐的豬油用得好。
被媒體播出后,汪姐的名聲不再局限于老饕圈子,越來越多人對她的菜心生向往。但是美食網(wǎng)站、團購網(wǎng)站都沒有它的信息,全靠熟人推薦去吃。即便如此人氣,依然火爆,能訂到的基本是幾個月之后的位置,劉德華曾打過幾次電話,都以失敗告終。食客們自覺保持著口耳相傳的默契,汪姐的私房菜就這樣一直神秘地隱匿于城市的某個角落。
上海地處商埠要地,匯聚各地人口,食物海納百川,漸漸有了“本幫菜”和“海派菜”之區(qū)分。汪姐燒的菜油濃、醬赤,還加大量白糖,下料狠,又能把握得當,用上海俗話說就是燒出了本幫菜的“殺根”感。
汪姐是地道上海人,廚藝多受父母影響,加上小時候住在上海石庫門里,鄰居們共用一個灶臺,他們來自全國各地,做菜各有各的方法,她耳濡目染,不斷摸索,有了自己的做菜心得。對食材的處理方法,以及不太被人注意的細節(jié),她有自己的一套方法。
本幫菜一是濃油,二是赤醬,這兩樣汪姐都有獨到經驗。她熬豬油只選厚厚的豬肚板油,用清水浸滿,加少量蔥段,燒開后,任豬油自然浸出,而非直接干煸出油,這樣的油更香更健康,吊出來的鮮味是老上海本幫菜的正宗口味,做得好的餐廳已不多。至于赤醬,上海人通常用醬油上色,收汁后顏色飽滿,質地濃稠,汪姐做熏魚、帶魚、圈子(上海人把大腸叫做圈子)等菜運用得當,糖下得晚,既鎖住甜味,肉質也不會因此變柴。而上海人最愛吃的家常菜紅燒肉,汪姐另辟蹊徑,用紅米代替醬油上色,肉質軟糯,吸入米香,肥而不膩,獨具風味。這道紅米醬汁肉是汪姐的得意之作,據(jù)說影星梅婷為了這道菜經常專門來汪姐家吃飯。汪姐這樣獨到的做菜方法比比皆是,醉蟹、八寶飯、拌雙筍、銀絲芥菜、紅燜蝦、煎鯧魚、干煎帶魚等等,都是拿手好菜。當然,她未經專業(yè)訓練,全憑自己摸索,家庭廚房做菜亦有限制,菜品不一定比高級酒店好,有些食客慕名而來,吃完覺得不如期望,也屬正常。
汪姐會做很多的家常菜,都是上海人小時候吃過的味道,比如糟鹵魚頭湯、爛糊肉絲、面拖蟹等等,這些菜做起來不算難,但賣不出好價錢,酒樓里已經絕跡。所以老上海人愛來她家吃飯,大多抱有懷舊的心情。
從買菜就能看出汪姐對做菜的熱愛和執(zhí)著。她每天堅持自己采購,挑選卻很苛刻,和菜場的攤販們混熟后,總能讓他們把壓箱底的好貨拿出來。因為食材不固定,客人訂位后,由汪姐按預算配菜,若客人有實在想吃的菜,她也盡量滿足,為找到符合要求的食材,經常要花大半天跑幾個菜場??腿藖沓?,對食材品質盡管放心。
汪姐名氣大了之后,也引來非議。網(wǎng)絡很多帖子傳言汪姐欺騙客人,菜不是她做的,其實汪姐自家廚房是透明玻璃,客人吃飯時可以清晰看到她在后廚忙碌;而網(wǎng)絡截圖里的做菜人,實為汪姐請來做切配的幫廚。
在網(wǎng)上,有些食客留言在知名酒樓吃過汪姐做的菜,那是因為汪姐火了之后,名都城、江蘇路和陸家嘴等幾個店前后請她掌過勺,餐標迅速從2000元漲到6000元一桌,但最終沒能留住汪姐?;蛟S價錢被抬得太高,汪姐對高端食材處理經驗不足,人們覺得性價比太低,也很難留住回頭客。她現(xiàn)在依然堅持做菜,神秘的面紗卻從未揭開,你要是能訂上位子,就抓住機會痛快吃一回吧。
首段提及的阿山飯店原是比較出色的平民私房菜館,幾十年一直是他本人掌勺??上О⑸綆煾?017年底已經去世,現(xiàn)在接管餐廳的似乎是其家人,出品質量日漸下滑,價格水漲船高,加上位置偏遠,本榜不作推薦。